院领导访贫问苦系列报道之三:走访寒门学子 传递真情关爱-pg电子试玩链接

pg电子试玩链接-麻将胡了pg电子网站  → 学校要闻

院领导访贫问苦系列报道之三:走访寒门学子 传递真情关爱

    8月5日至11日,副院长王林代表学院专程看望了我院贫困学生家庭,并把走访过程的真切感受和体验以《走访日记》的形式写了下来。在王林副院长的日记中,他的内心充满了震撼,他震撼于学生们贫困的家境、曲折的生活际遇;他的内心又充满了感动,他为安院那些“不向多舛的命运屈服,具有顽强拼搏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”的学生们感动。在王林副院长的日记中,他深情地写道:“许多年了,感觉心里没有这么充实过、踏实过。把学院和个人微薄的心意交到家长手里时,我也代表单位和个人郑重承诺:切实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,提高自身,帮助学生成长成才!”

    下面是王林副院长的走访照片和日记。

王林副院长与家长及学生合影

大山深处的家

等待孙儿归来的奶奶

陈旧的家俱

倾其所有——最好的招待

 

走访日记:走访寒门学子  传递真情关爱

王  林

    八月流火,学院正广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。对照反思,觉得自己作为一名院级领导,平时在办公室安排部署多,真正走近群众、直面群众并不多,尤其是直接与学生、家长打交道的机会太少。今年暑假,学院党委组织“访贫问苦”活动,我主动请缨,选择了一路向西,去到离长沙最偏远的怀化地区走访,以期了解群众对我们的期盼,征求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。

    从马王堆的工棚到醴陵的菜地,从洪江古城蜿蜒迂回到接壤贵州的新晃侗族自治县,整整7天,我独自驾车2000余公里,在群山峻岭、深沟浅壑里穿行,走访了6户贫困学生家庭,这一路的感受,觉得非常有必要记录下来,与我的同事们共勉。

    首先就是震撼。虽然我也出身农村,觉得自己小时候也受过不少苦,但这些年在城市待久了,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,加上偶尔回老家,觉得家乡农户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,所以觉得我们的贫困生家境应该也不过如此。去了才知道,这些孩子,的确困难。康同学,自幼丧父,后随母改嫁,依靠残疾继父和母亲打工为生,今年继父又患上脑瘤,组合家庭人口众多,六个人挤在不到30平米的工棚吃喝拉撒;李同学,从小父母离异各自再婚远走他乡,跟着70多岁残疾的奶奶相依为命;乐同学,家中双亲都已下岗,收入极低,因父母身体状况不好,只能在附近打零工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......一间间家徒四壁的房子、一个个风雨飘摇的家庭,几番让我百感交集、潸然泪下。

    然而更深刻的体会却是感动。六个孩子,不一样的困难,却有一样的坚守。学工处提供的《走访学生基本情况》上面清楚地写着“国家奖学金获得者”、“学生干部”、“社团活动积极份子”、“共产党员”......这些,都是属于强者的称号;“在打暑期工”、“在食堂帮工”、“周末兼职”、“课余时间在校门口小店做小时工”......这些,都标记着孩子们不向多舛的命运屈服,顽强拼搏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一样,上大学之后,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赚取,与此同时,他们的学业并没耽误,校园文化活动中他们又是组织者或参与者,亲人谈及在家里的表现都是“勤快”、“孝顺”、“懂事”,小小年纪便是家里的顶梁柱。这样一群品学兼优的孩子,怎么不叫人感动?

    感动之余,不禁思索。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。在高校工作二十余年,一直在行政岗位,尤其任副院长以来,分管的多是后勤保障等部门,不禁弱化了自身的育人意识。思维出现“职业化”趋势,把工作当养家糊口、不断提高自己生存质量的“职业”,而不是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的“事业”,有时候几乎忘了自己是一名高校的领导干部,是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们仍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。个人分管的领域会去钻研,不是分管领域的事情不过问,很少进课堂,与学生缺乏交流,对学生缺乏爱心......不知不觉中,我离师生群众已越来越远。

    许多年了,感觉心里没有这么充实过、踏实过。把学院和个人微薄的心意交到家长手里时,我也代表单位和个人郑重承诺:切实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,提高自身,帮助学生成长成才!

20

2014.08

分享

网站地图